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GIS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度设计中的作用*

来源:土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今的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卓著,同时也饱受环境污染的困扰。随着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土壤污染的危害逐渐显现出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

当今的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卓著,同时也饱受环境污染的困扰。随着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土壤污染的危害逐渐显现出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采样点位中无机型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1]。我国土壤污染以重金属污染为主,其次是有机污染[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对其的防护与治理更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当前我国法律中尚无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为未来土壤污染问题的预防与治理拟定了方向。鉴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广泛性和技术属性,利用GIS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为揭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完善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一、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重金属污染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愈发突出。分析梳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实形势和防治立法现状,从制度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其制度设计,尤其关注制度的可操作性,是讨论该问题的基本前提。

1.现实形势

重金属不仅会导致大气和水体污染,同时也可以通过大气降尘与降雨等途径进入土壤。土壤作为重要的环境介质受重金属污染颇为严重[3]。重金属含有毒性,会破坏土壤环境质量,汞(Hg)、镉(Cd)、铅(Pb)、准金属砷(As)等是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元素,常见元素锌(Zn)、铜(Cu)、钴(Co)等含有一定毒性,也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土壤中的重金属无法被微生物分解且会通过食物链被动植物吸收,这不仅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不断累积影响土壤性质,而且会直接影响植物、动物甚至人类健康[4]。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到生命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难以被察觉,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易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我国约有1.5亿亩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每年1 000多万吨粮食被污染,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余亿元[5]。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我国频发重金属污染事件。据环保部统计,自2005年起至2014年底,我国共发生50多起特大重金属污染和中毒事件、100余起各类群体性事件,9 000多人血铅超标,近2 000人镉超标[6]。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重金属污染态势仍将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理,我国将为此付出更严峻的生态代价,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问题会持续阻碍社会的稳健发展。

根据我国土壤污染实际状况,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和修复工作、切实保障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已经变得十分迫切。这一方面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更离不开法律的保障。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不仅缺乏相对系统的法律制度,而且某些相关规定在落实时缺乏技术支持。基于此,分析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立法的完善方法,结合相关技术分析手段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2.立法现状

当前我国并无专门土壤污染防治单行法律法规,关于土壤污染的法律制度分散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7]。201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虽然已于2018年1月进入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阶段,但全文仅有17条,规定过于抽象笼统,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的规定更是付之阙如。

其他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防治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法律文件中,也可以散见一些有关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规定。其中涉及一些可以间接适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但这些法律规定凌乱分散、缺乏系统性,无法为当前日趋严峻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问题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8]。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在某些地方性法规中,针对本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明确一些较为具体的条款,如《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可以为未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立法借鉴。

政策是我国当前防治重金属污染较为常见的制度工具。近几年,因重金属事故频发,国家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上日程,陆续出台相关政策。2008年,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土壤污染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被确定下来[3]。《意见》体现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并突出“控制”,即一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从源头上预防,二是对污染物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了铅、汞、镉、砷等重金属污染排放控制的总体目标,铺垫了未来我国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之路[8]。《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于2016年5月发布,其中也规定了土壤污染防治应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也被写进“土十条”。

文章来源:《土壤》 网址: http://www.trqks.cn/qikandaodu/2021/0111/846.html



上一篇:党员干部要自觉远离“小圈子”
下一篇:完善地方生态法律制度 ——统一区域标准 兼顾

土壤投稿 | 土壤编辑部| 土壤版面费 | 土壤论文发表 | 土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