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植根丝路土壤澎湃中国之音观一带一路图兰朵有

来源:土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8年10月10日、11日,实景歌剧“一带一路”《图兰朵》在曾是清醇亲王府的中央音乐学院盛大呈现。这部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央音乐学院出品的《图兰朵》是该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

2018年10月10日、11日,实景歌剧“一带一路”《图兰朵》在曾是清醇亲王府的中央音乐学院盛大呈现。这部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央音乐学院出品的《图兰朵》是该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讲话精神的落地成果。歌剧由俞峰院长亲自领衔与朱曼、陈冰共同指挥,导演易立明及其团队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福建省歌舞剧院,歌唱家王威、周晓林、王传越、许昌、田浩江等联袂奉献。作曲家郝维亚续写了这一版本的尾声。

一带一路与《图兰朵》

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讲话中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落实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在教育部指导下,由中央音乐学院发起并成立了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至今已有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和16个国内院校加入并致力于共建更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平台。此次一带一路《图兰朵》的上演便是中央音乐学院“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在多次学术交流之后的创新成果。

《图兰朵》的故事出自波斯童话《一千零一夜》,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歌剧《图兰朵》更是堪称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诞生于真实主义歌剧兴起与异国情调盛行的背景下,展现了普契尼脑海中戴着美丽面纱的东方世界。俞峰院长表示,这个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的故事,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互鉴的最好例证和典范。

《图兰朵》是在北京紫禁城中发生的故事,此次“一带一路”《图兰朵》上演的清醇亲王府、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更是清光绪皇帝的出生地。这座承载了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作为歌剧艺术探索的浸没式实景呈现

演出现场的醇亲王府气势恢宏、流光溢彩。歌剧采用浸没式舞台实景呈现,将人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神秘的传奇时代。象征皇权帝位的黄色琉璃瓦下,红色的宫门紧闭。百年的古树闪烁着墨绿幽光,打着灯笼的宫女在连廊默默走过。歌剧与舞蹈演员在王府院落以三百六十度呈现表演,乐队位于透着金色灯光的雕花门窗内外,合唱团四布在王府院落四周的玉阶之上,观众位于中轴线旁朱红栏杆的两侧,面前威严耸立的宫殿近在咫尺。醇亲王府这一特定地点取代了传统的意象化舞台,空间的逼真性和专属性这些属于浸没式演出的特点在《图兰朵》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传统的审美模式在这一版《图兰朵》中被改变,舞台与观众的关系不再是分隔两岸一般具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具有更高的互动性。观众近距离的感受着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对于剧情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大大加强。当卡拉夫即将去送死时,侩子手就在面前挥动大刀,让人揪心不已;当图兰朵终于被打动流下第一滴泪,她的叹息仿佛就在耳边。这种实景浸没式的歌剧打破了戏剧与观众的关系,观众更多承担的是见证人或亲历者的角色。对于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以及人文历史背景的理解更加真实到位,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更大程度上被人们接收和转化。

为了配合这种观赏模式的转变,歌剧的演创团队进行了诸多积极探索。弦乐队和管乐队在两边落座,合唱团则在布置在院落四周。三位指挥分别负责三个部分,同步进行默契合作,通过观望两边的显示屏来调节速度达到完全的契合与统一。俞峰将全部的激情注入极具质感的乐队音响,引领着歌剧剧情与情绪气氛的发展与走向。演员们的出场方式也从幕后到台前变成了令人目不暇接地四处出没,使得现场并不像一部排演好的戏剧,而更像是出其不意的真实生活。当柳儿自戕时全场灯光变成血红色,乐队悲戚低鸣,王府被恐惧的气息笼罩着。当卡拉夫最终答对所有谜题时,茉莉花主题壮丽地再现,乐队辉煌的音响震颤着秋夜冰冷的空气,我们为卡拉夫燃烧在宫殿之中的热情振臂欢呼,欣赏着图兰朵的美丽在紫禁城中绽放。一曲《今夜无人入睡》,久久地萦绕在现场每一位观众耳畔。

以国际视野打造中国质地的《图兰朵》

德国诗人席勒与意大利剧作家戈济都曾为图兰朵的故事写过脚本,普契尼的歌剧采用的是戈济的版本,并参照了席勒的诗剧,由西蒙尼和阿达米等人进行脚本创作。因为身体原因,普契尼未完成卡拉夫与图兰朵的二重唱便离开了人世。于是,这部伟大的未完成之作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之后的几十年间,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法诺和贝里奥都曾为这部未完成的歌剧进行过续写,目前上演最为广泛的则是普契尼的学生阿尔法诺的版本。普契尼的《图兰朵》脚本中,图兰朵为了给祖先报仇肆意杀伐,冷酷形象深入人心。在故事的后段,侍女柳儿为爱自戕和卡拉夫王子的强势一吻使得这位高傲无情的公主发生了转变。然而前后图兰朵形象的巨大反差使得这一剧情准备不够充分的转变难以令人信服。两位作曲家都曾通过各种音乐手段及对脚本的增删让图兰朵在结局作出合理转变,但一直存在争议。同时,两位作曲家的续写也与普契尼相差较大,被指出与普契尼无关或颠覆了其原本的意图。

文章来源:《土壤》 网址: http://www.trqks.cn/qikandaodu/2021/0509/1240.html



上一篇:基于方法测定土壤中锗的方法改进及应用
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传统紫砂工艺的设计创新

土壤投稿 | 土壤编辑部| 土壤版面费 | 土壤论文发表 | 土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