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壤》栏目设置[09/07]
- · 《土壤》数据库收录影响[09/07]
- · 《土壤》投稿方式[09/07]
- · 《土壤》征稿要求[09/07]
- · 《土壤》刊物宗旨[09/07]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为何火星土壤不能带回地球人类在害怕什么这点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人类自从首次进入外太空后,把所有目光放在月球和火星这两颗星球上,它们作为地球邻居,无论是从外表还是它们所处位置,都格外吸引人类,比如这颗橘红色的火星,自身散发着红
人类自从首次进入外太空后,把所有目光放在月球和火星这两颗星球上,它们作为地球邻居,无论是从外表还是它们所处位置,都格外吸引人类,比如这颗橘红色的火星,自身散发着红色吸引了大家注意。为了能更好探索火星,近几年不断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今年7月份我国和美国先后向发射探测器,目前这两个探测器正在飞往火星。
其实这不是人类首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已经有很多探测器和火星相处多年,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月球的土壤能带回地球研究,火星土壤样本却难以带回火星呢?如果能把火星的土壤带回地球的话,我们不是可以进一步了解火星吗?毕竟纪念科学家们想把火星发展成为人类第二家园,可是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探测器成功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
这主要是害怕火星土壤中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家的承认,首先无论是细菌和病毒,它们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生存。众所周知火星的环境极为恶劣,难以诞生微生物,即使有细菌和病毒,很难在火星生存,火星几乎没有任何液态水,连氧气和有机物极为少见,细菌和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
实际上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有限,无法将从地球发射的探测器带回来,可以说是有心无力,目前人类科技水平即使能够把探测器发射到火星,无法把这些探测器收回,这样的情况下人类即使想进一步研究火星,无法将宝贵土壤带回地球。
地球距离火星过于遥远,地球去往火星卫星大约需要6~10个月的时间,可想而知中间路途究竟有多远,这途中需要花费大量燃料,从地球去往火星探测器已经在这个过程中燃料消耗差不多了,剩下燃料只能维持火星正常工作,可是没有燃料能支撑它们返回地球,如果把测器从火星收回的话,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很多国家为了节省这一开销,不愿意把探测器带回地球。
目前我国天问一号已经在去往火星路上,在这个过程中传回了很多好消息,这么多年来人类不断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对火星地理面貌和大气环境都开展了各方面的检测,对火星研究已经打下了基础,目前就等待天问一号,给我们传回好消息吧。
文章来源:《土壤》 网址: http://www.trqks.cn/zonghexinwen/2020/092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