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如何为土壤治“病”?今晚十点半档,来《开讲

来源:土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俗话说 “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对于土壤,您知道多少? 作为美丽中国建设

俗话说

“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对于土壤,您知道多少?

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当前净土保卫战进展如何?

本期《开讲啦》邀请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生态环境部

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朱利中

带我们更好地认识脚下的土壤

土壤是“活的生命体”

土壤位于地球最表层

相当于地球的皮肤

它是由裸露的岩石风化之后

再加上腐化的生命体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在和主持人小撒互动时

朱院士说

在我眼中,土壤是一个‘活的生命体'。

朱院士告诉我们

在地球上不一样的地方

土壤形成的速率不同

地球上最古老的土壤

可能在非洲大陆或者澳大利亚

年龄超过了5亿年

虽然从时间上来说,土壤离我们很远

但从空间上来说,它又离我们很近

因为土壤就在我们脚下

您知道吗?

土壤同样会“生病”

也就是土壤的侵蚀、沙化、荒漠化、

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等等

土壤污染主要是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

朱院士的主要工作

就是为这些受污染的土壤解毒

使它们能够安全再利用

土壤污染影响各方各面

高效修复确保土地安全利用

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人类的食物95%来自土壤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如果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

那么,土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同时对大气、水体等产生次生污染

可以说,土壤是各种污染物的汇

也是各种污染物的源

我国人多地少

要做到在现有的农用地上

种植安全农产品

就需要尽可能减少

土壤污染对作物带来的危害

针对农用地

朱院士带领团队

在轻度污染农用地上

加入生物炭或有机质等阻控材料

把土壤当中的污染物固定起来

以保障作物的安全

假设污染相对较重

就需要在农用地上

施加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等

不仅可以使作物增产

土壤和作物中的污染物浓度也会降低

从而实现“边生产边修复”

针对建设用地

朱院士及其团队则运用

气相抽提、热脱附、

混合表面活性剂增溶洗脱等多种技术

打出组合拳

实现了对各种类型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修复

确保修复后安全利用

实现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

土壤保护任重道远

近几年

土壤污染防治日益重要、紧迫

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

污染详查、污染预防、风险管控等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在分享中,朱院士说

保护土壤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

当下,我们肩上的担子还是非常重

脚下的路还是非常长

要动员全社会力量

怀有感恩之心

尊重并保护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在《开讲啦》节目中

现场青年代表

带来了对于自己来说有着不同意义的土壤

家乡土壤可以一解思乡情

但真的能治“水土不服”吗?

黄土高原没有受过污染的土壤

有着怎样独特的味道?

……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CCTV-1今晚十点半档

《开讲啦》

来源:央视一套

文章来源:《土壤》 网址: http://www.trqks.cn/zonghexinwen/2021/0511/1244.html



上一篇:泥土里挖出来的5种水果,图2是水果之王,最后一
下一篇:艾薇遭关玻璃屋「无法呼吸」 鞋跟卡泥土受困…

土壤投稿 | 土壤编辑部| 土壤版面费 | 土壤论文发表 | 土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