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壤》栏目设置[09/07]
- · 《土壤》数据库收录影响[09/07]
- · 《土壤》投稿方式[09/07]
- · 《土壤》征稿要求[09/07]
- · 《土壤》刊物宗旨[09/07]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河南暴雨冲出汉代古墓,村民在路边泥土中发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7月22日,一场大雨过后,郑州一处山体滑坡旁出现一座汉代古墓。许多村民说,他们看到了有图案的石头和陶器。当地文物局已确认道路已封闭。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民意调查。
7月22日,一场大雨过后,郑州一处山体滑坡旁出现一座汉代古墓。许多村民说,他们看到了有图案的石头和陶器。当地文物局已确认道路已封闭。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民意调查。
7月24日,据新郑市文物局介绍,新郑市文物管理部门已请专业文物考古人员对暴雨中暴露的墓葬进行抢救。其所在的古城村遗址加强了检查和保护。
近日,网上上传了一段新郑古镇村公路旁因暴雨倒塌的悬崖古墓群的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新郑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王凯介绍,获悉在古城村附近发现古墓葬,文物管理部门立即派人冒雨赶到现场,连夜观看。 23日,我们与相关部门人员一起到现场检查和讨论救援和防护措施。发现路旁有个悬崖,悬崖的根部是一条流水沟。因水压过大,不断被冲刷,致使崖壁崩塌,古墓外露。古墓露在崖壁上,以破陶、五铢钱、散落空心砖砌筑墓的样式来判断。它是汉代的平民墓地,随葬品相对较少。
来自河南省第七批文物河南省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4年进行初步调查。古城遗址呈东西长方形,周长约1744米,内有汉代文物残片。古城内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遗迹的分布也不得而知。从表面散落的瓦片分析,此城址为汉代遗址。
王凯说,这次出土的汉墓应该属于散落在古城外的民墓。近期,文物部门将与当地一道,加强对古墓群所在的古城村遗址的检查保护,确保文物安全。
(原标题:官方回应新郑市暴雨冲出汉代古墓!)
来源:河南省文化厅旅游
流程编辑:TF021
文章来源:《土壤》 网址: http://www.trqks.cn/zonghexinwen/2021/0725/1441.html